“碎片化”的概念在新媒体时代已经不新了,早在微博崛起的时期,14低字以内的“碎片化”信息就已开始渐入大众视野。
当今,诸多新媒体APP的核心客户群依旧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特别是一二线城市,在存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不规律,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
不少年轻人的社交、娱乐、消费的时间都固定在上下班途中的公交、地铁等场景,传统长篇大论的图文和冗长和拖沓的长视频很难锁住他们的注意力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几十集的电视剧,年轻人逐渐开始使用二倍速播放或跳跃观看。为迎合这部分观众的快速观看需求,视频网站、微博账号、应用APP开始出现精简版剧情片段,几分钟、十几分钟就能从开头快速看到结尾。
不得不说,抖音平台有效地抓住了年轻用户的快消需求,15秒的短视频,使他们大部分都能够全神贯注的看完。
我们习以为常随手刷过的直观、短、精辟的视频,能在一瞬间突显视频的主题的亮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从中产生同理心,这是“碎片化”效应,也是“碎片化”传播的有效结果。
传统认知的思维模式下,信息的产生和传播一般表现在信息量更大的内容上,但相对应的却也是,受众对于此类进行信息的理解与接收的时间更长,传播的门槛就更高。
在于新的互联网环境下,要了解并迎合受众的实际情况,产出更垂直、适合、优质且完整的传媒内容。